作曲家介紹
梁志鏘
作曲家、指揮家及音樂教育家。於美國、香港及澳洲接受教育,主修作曲及音樂教育,先後肄業於北德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取得音樂學士、音樂碩士、教育文憑及哲學博士學位。梁氏於1985年首奪香港青年音樂家(作曲組)大獎冠軍及1989年奪Pi Kappa Lambda作曲獎,其音樂作品多次在美國、中國、日本、南韓、奧地利、新加坡發表,並分別於美國亞洲藝術節(2009)及日本青森縣立博物館(2010)舉行個人作品專場音樂會。他的作品被形容為「兵行險著,不按常理出牌、極具創意」、「清新、色彩斑斕、有趣迷人」、「曲有盡而意無窮」、「揉合中西音樂元素」、「賦予深厚的人文關懷」、「帶出中國傳統的價值和處世智慧」並「具正面國際視野」。1974年創立樂樂國樂團,並擔任創團指揮,2007年起任該團音樂總監至今,在任多年積極推動香港音樂創作,委約並發表香港作曲家作品,先後執棒世界首演十多部作品,其包括楊嘉輝A Relentless Horizontalism、黃學揚《霞彩》、葉浩堃《西遊》、梁志鏘《星夜心潮》、《孫文在香港》等。學術研究範圍廣泛,包括文化產業、音樂教育及中團音樂,除學術期刊論文,著編書目包括《大中華的創意與文化》、《思考文創中華》、《音樂教育政策與實踐:國際視野》、《詩經與楚辭音樂研究》等。梁氏先後任香港教育大學文理學院與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及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現為該校中樂團客席指揮及樂樂國樂團音樂總監及首席指揮。
過往之作品:
何崇志
何崇志1963年生於香港,十七歲遠赴加拿大深造音樂,於加拿大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及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先後獲得音樂藝術系碩士和博士學位。何崇志曾在加拿大全國作曲比賽中屢獲殊榮,其中包括在SOCAN(1987)及CAPAC(1988、1989)分別獲得冠、亞、及季軍與獎學金。其鋼琴作品《浪舞》及《嫦娥奔月》也分別被Pacific Piano Competition of Canada與Canadian Federation of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 CFMTA Piano Competition採用為參賽者唯一的指定樂章。此外,他的近作《榮耀之土》更以八個鋼琴的規模在加拿大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s Chan Centre作公開的首演(May 2001)。在香港及中國,他為麥嘜動畫、香港兒童合唱團、中國少年宮合唱團、香港電影人等公司團體譜曲。更為「第二屆中國國際童聲合唱節」譜寫大會主題曲-《為未來歌唱》;並以五個國家、三種語言、七百多位合唱團團員合演。繼麥嘜十三輯動畫音樂創作後,他為電影《麥兜故事》所寫的音樂也在2002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之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被稱為“麥兜音樂人”。在2011年的香港國際兒童合唱節中,又以其作品《只有和聲》為合唱節比賽添上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繼續其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發展。
葉浩堃
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作曲家,葉浩堃的音樂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曾見過踪影,當中包括美國、阿根廷、蘇格蘭、意大利、斯洛維尼亞、韓國、日本、印尼、新加坡、中國、香港、澳門及澳洲等地。他的創作極為多元化,從大型樂團到純電子音樂、從傳統西方配器到民族器樂,以上都顯出他對不同類型音樂的認知及創意。葉浩堃曾參與多個國際音樂節,當中包括新加坡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Sguardi Sonori(意大利)、世界薩克斯風年會(蘇格蘭)、創意間的親暱、法國五月、香港藝術節、悉尼國際現代音樂節、東京亞洲作曲家同盟音樂節、國際電腦音樂與音訊技術暨新媒體研討會、日惹現代音樂節、上海現代音樂週、亞洲藝術與文化專題研討會、亞洲文化論壇及香港亞洲電影節等,並與多位國際級知名演奏家及樂團合作。他曾被香港藝術節、香港作曲家聯會、香港室樂團、Hong Kong Saxophone Ensemble、香港城市管樂團、香港愛樂管樂團、好熱!當代音樂節、四象箏樂團(台灣)等委約創作。葉氏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主修聲樂畢業後,於香港大學在陳錦標博士指導下獲取哲學碩士(作曲)及哲學博士(作曲)學位。葉氏亦同時擁有英國聖三一音樂學院的FTCL作曲文憑。他是北川詹姆斯紀念音樂獎學金、校董和校長獎學金、亨利·霍爾布魯克獎學金、詹姆斯·京獎學金、艾斯納獎、米爾頓·C·威策爾紀念獎、大學研究生獎學金、黃麗松獎學金、CASH最佳原創歌曲大獎的持有者,及第一屆新加坡亞洲作曲家音樂節的得獎者。葉氏的部份作品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出版社、法國出版社Babelscores、美國唱片公司Ablaze Records、雨果唱片及香港作曲家聯會出版。他曾任教於香港教育學院及香港科技大學,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講師。
鄧慧中
鄧慧中的作品類型廣泛,包括管弦樂、室樂、獨奏、聲樂、合唱、電聲及劇場音樂等,並獲美國Ablaze Records形容為「敏銳和卓越……清新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發表及廣播。鄧慧中曾獲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藝術節、香港創樂團、香港城市室樂團、韓國傳統表演藝術基金會、香港巴赫合唱團、香港作曲家聯會、華人女作曲家協會、Collegium Musicum Hong Kong、現在音樂、香港小莎翁及誇啦啦藝術集匯等藝團及機構委約作曲。她亦為2010年度好熱音樂節及2012曼克頓香港音樂節的主要作曲家之一。其他近作包括寫給笙和峇里嘉美蘭樂團的《共.鳴》(2015)、寫給弦樂四重奏及舞者的《線》(2014)、啟發自也斯詩作、為笙、單簧管、琵琶和弦樂四重奏的《過渡.城市》(2013-2014)、及寫給敲擊與室樂團協奏曲的《亮光》(2012)等。她的作品分別獲Ablaze Records 收錄於《Millennial Masters Vol 2》 及《Orchestral Masters Vol 1 》唱片和見於由October Music 發行的國際電聲音樂會議唱片。鄧慧中為香港浸會大學文學碩士 (作曲) 及哲學碩士 (電子音樂),並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修音樂學 。她現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大學。
鄭汝森
集流行、電影、當代音樂作曲家及唱片監製於一身。早年於英國倫敦大學King’s College音樂碩士畢業,並於香港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於2002年開設音樂製作公司Takumi Works,至今曾為過百多個本地及海外的客戶致力創作多不勝數的音樂,並參與國際大型盛事中的音樂後期製作。鄭氏曾憑古巨基的歌曲『天才與白痴』獲得香港電台第二十八屆十大中文金曲作曲獎以及2005年度四台聯頒歌曲大獎,成為該年度本港四家電台/電視台合共最高播放率的歌曲。2015年憑多媒體音樂作品『遺·留』勇奪CASH音樂金帆獎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殊榮。近年積極為多齣電影作配樂,當中更為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擔任錄音工作。現應邀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嶺南大學擔任講師,教授電子音樂及流行音樂製作。
鄭靖楠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作品風格多樣,由器樂到大型多媒體作品均有涉獵。鄭氏獲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全額獎學金,於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主修作曲,師隨麥偉鑄教授及張珮珊博士,於201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他在第一屆「香港演藝學院節2017」舉辦的多媒體音樂會《我城》擔任藝術總監和作曲,《我城》亦獲學院頒發「最佳跨學院製作2016-2017」。鄭氏於2018年再次擔任《我城 II》的藝術總監和作曲,當中包括三個活動:《我城藝術展》、《城 · 聲》、《我城 II》。鄭氏不單是鋼琴演奏家及泛音詠唱者,他更於2017年成立‘音樂共同體 (TWME)’。希望透過音樂會和工作坊推廣不同的音樂:中樂、粵劇、西方古典、現代音樂和世界音樂給觀眾。